一、价差缩窄背后的市场逻辑
截至2025年7月12日,国内黄金市场出现关键变化:
- 基础金价: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报775元/克(日内高点778元/克);
- 回收价:足金999回收价761元/克,价差缩窄至14元/克。
这一现象与6月形成鲜明对比——当时品牌金店零售价(如周大福1008元/克)与回收价差高达240元/克,如今价差缩窄幅度超94%,反映市场流动性增强和投资情绪转向。
二、价差缩窄的三大驱动因素
-
避险资金集中涌入
美国对多国加征关税(如加拿大35%、巴西50%),地缘冲突升级,推动国际金价单日涨33美元至3357美元/盎司。国内金价同步跟涨,但回收市场因套现需求激增,报价未能完全跟涨。 -
套现潮稀释回收溢价
深圳水贝回收商数据显示,7月回收量暴增300%,大量早期囤金者(2019年前购入价<350元/克)集中变现。供应激增压制回收价上行空间,而基础金价受国际联动快速拉升。 -
央行购金削弱折价空间
全球央行连续三年增持超1000吨/年,中国央行上月增持16万盎司。机构扫货压缩上海金交所基准价与国际金价的折价空间(从1.5%降至1.2%),间接收窄回收价差。
三、回收市场的“价格歧视”陷阱
尽管价差缩窄,但回收环节仍存在隐性成本:
黄金类型 | 回收价(元/克) | 较基础金价折损率 |
---|---|---|
足金999 | 761 | 1.8% |
18K金(AU750) | 548 | 29.3% |
22K金(AU916) | 674 | 13.0% |
品牌首饰 | 715(扣工费后) | 7.7% |
核心陷阱:商家常以“纯度不足”或“磨损”为由克扣价格。实测表明,佩戴三年的足金首饰磨损仅0.1-0.5克,但部分回收商声称扣减10%。 |
四、四类人群的决策指南
- 套现者
- 早年低价囤金党(<400元/克):果断变现!761元/克回收价意味着90%+利润率;
- 去年高位接盘侠(>750元/克):保留银行金条(工行回购价785元/克),抛售首饰(回收折损率高)。
- 购金者
- 投资需求:直接买水贝金条(783元/克)或银行积存金(0.1克起投),避开品牌溢价;
- 佩戴需求:选中国黄金(969元/克)或菜百(982元/克),溢价控制在200元内。
- 持币观望者
- 激进派:待金价回调至760元/克以下分批建仓;
- 稳健派:定投黄金ETF(如518880),摊薄波动风险。
五、未来价差走势的关键变量
-
美元指数能否守住104
若美元跌破关键支撑,黄金涨势强化,但回收价可能因套现压力滞后跟涨,价差短期扩大。 -
美联储7月16日CPI数据
若美国通胀>3.5%,降息预期逆转或触发金价单日暴跌5%,回收价将率先跳水(跌幅通常比基础金价多2%-3%)。 -
地缘冲突外溢风险
中东局势若波及原油产区,油价联动通胀或推高金价至3400美元,但回收市场折价率可能重回20元/克以上。
独家数据透视
- 水贝回收商库存周转率:7月达15次/日(6月仅5次),显示套现潮持续;
- 工行如意金条溢价率:当前仅1.3%(6月为2.1%),反映投资金条流动性溢价萎缩。
个人观点:价差缩窄是短期套现潮与政策风险的共振结果,非趋势性收窄。普通投资者应警惕回收市场的“高报价低结算”套路,坚持要求现场光谱仪检测并签订折损明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