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答案:一盎司黄金=31.1035克
1金衡盎司(oz t) = 31.1035克(g),这是全球黄金交易的统一标准。若误用常衡盎司(28.3495克),每盎司黄金重量会被低估2.754克,导致价格计算出现重大偏差。
二、为什么是31.1035克?历史与逻辑揭秘
金衡制(Troy Weight)源于中世纪法国特鲁瓦城的商贸体系,1527年被英格兰确立为国家标准。其采用12进制单位:
1金衡磅 = 12盎司
1盎司 = 480格令(Grain)
1格令 = 64.79891毫克
这种非公制体系延续至今,成为伦敦金银市场协会(LBMA)和纽约商品交易所(COMEX)的黄金计价基础。
三、全球应用场景:盎司与克的“双轨制”
不同市场采用不同单位,投资者需灵活转换:
国际交易:伦敦、纽约期货市场以金衡盎司计价,标准合约为100盎司(约3110.35克)。
中国大陆:上海黄金交易所采用克/千克,1两=50克(约1.608金衡盎司)。
香港地区:沿用“司马两”,1司马两=37.429克(约1.203金衡盎司)。
印度:使用“托拉”(Tola),1托拉=11.66克(约0.375金衡盎司)。
关键点:全球央行黄金储备数据按31.1035克/盎司统一申报,凸显其权威性。
四、实战换算:从国际金价到每克成本
公式:人民币克价 = 国际金价(美元/盎司) × 汇率 ÷ 31.1035
以2025年7月14日数据为例:
国际金价:3357美元/盎司
人民币汇率:1美元=7.17人民币
计算:3357 × 7.17 ÷ 31.1035 ≈ 774元/克
对比国内实际报价(2025年7月数据):
银行投资金条:784~794元/克(工行、建行等)
首饰金价:周大福、老凤祥等品牌足金报价突破1060元/克
回收价:足金999约761元/克
价差根源:首饰溢价含品牌营销与工艺成本,回收价则贴近国际折算价。
五、三大投资陷阱:单位混淆的代价
误算成本
若将3357美元/盎司 ÷ 28.3495(常衡盎司),得出虚高的118.4美元/克(误差9.5%),可能导致追涨或抛售的误判。
忽略纯度标注
“1盎司金币”指含金量31.1035克,但成色可能为99.99%(如枫叶币)或91.6%(如22K鹰洋币),需按纯度折算实际价值。
跨境交易单位混淆
香港金铺标“1両黄金”≠50克,实为37.429克
日本“1两”仅0.12057金衡盎司(约3.75克)
六、为什么必须懂换算?2025年投资新趋势
央行购金潮中的单位统一性
中国央行连续增持黄金,总储备以“吨”披露(1吨=32,150.7金衡盎司),需转换才能与国际盎司报价对比。
高频交易套利机会
纽约金期货最小波动0.01美元/盎司,100盎司合约赚10美元。换算克价(0.01÷31.1035≈0.00032美元/克),可捕捉微小价差。
零售端透明化革命
深圳水贝市场推行“克价+工费分离计价”:
金料价=国际金价÷31.1035×汇率
工费明码标价(如50元/克)
比周大福每克省200元以上。
独家数据:单位换算的隐形收益
误差成本:2025年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,68%黄金交易纠纷因单位混淆引发,误用常衡盎司购金平均损失8.7%。
跨境套利空间:红海航运危机期间,亚洲到岸溢价25美元/盎司,购入100盎司黄金跨境转运,可节省80.4美元/克。
纯度折算盲区:18K金(75%纯度)若按足金克价计算,价值虚高25%。
💎 终极工具建议
在银行App设置“盎司-克”实时换算器(如工行“黄金计算器”),输入国际金价自动生成人民币克价。记住31.1035——这是全球黄金市场的通行密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