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家金矿公司,市销率比同行贵2.6倍,凭啥?” 看到中国黄金国际(02099.HK)3.73倍的市销率,再瞅瞅同行中金黄金(600916.SH)才1.02倍,连老股民都得懵——明明都是挖矿的,估值差距咋比矿坑还深?
一、市销率是啥?3.73倍贵得离谱吗?
市销率(P/S) = 市值 ÷ 销售收入,说白了就是 “市场愿意为每块钱收入付多少钱”。
中国黄金国际:市值271亿港元,2025年Q1收入2.73亿美元(年化约10.9亿美元),P/S=3.73倍;
中金黄金:P/S仅1.02倍,紫金矿业1.8倍,赤峰黄金未披露但毛利更高。
对比更扎心:
零售巨头沃尔玛P/S=0.62倍,连茅台也才11.63倍——一个挖矿的居然比卖黄金的还“贵”?
问题来了:市销率这么高,是泡沫还是真本事?
二、高溢价第一刀:甲玛矿的“负成本”印钞机
3.73倍市销率的核心支撑,是甲玛矿的“魔幻成本控制”:
铜成本-0.05美元/磅:靠黄金、白银等副产品收益倒贴,卖铜等于纯赚;
副产收入占比37%:2025年Q1靠卖金、银、铅锌赚了1.01亿美元,抵掉84%铜矿成本;
技术狠活增效:砸330万美元升级选矿工艺,金属回收率提高5%-8%,矿渣里都能榨出油。
这就好比:别人卖矿泉水赚1块,甲玛矿卖瓶子送水还倒贴你5毛——市销率能不高吗?
三、高溢价第二刀:资源枯竭倒计时的“赌博溢价”
市场敢给3.73倍,本质是赌两件事:
长山壕金矿“续命”:
地上储量只剩52万盎司,按年产10万盎司算,2028年露天矿就挖光;
但2025年井下勘探拖到3月还没结果,产量指引已砍20%——要么赌出大矿,要么股价崩盘。
甲玛矿扩产“闯关”:
计划2027年日处理量从3.4万吨→5万吨,但尾矿库审批18项只过12项,高原施工延期风险超40%;
若成功扩产,铜年产量冲9万吨,能对冲长山壕收入缺口。
简单说:3.73倍市销率里,至少1倍是赌“资源续命”的期权费!
四、高溢价第三刀:央企背景的“战略溢价”
背靠中国黄金集团(持股39.3%),享受三重特权:
政策兜底:央行连续6个月增持黄金,国家“去美元化”战略直接输血上游矿企;
资源注入预期:集团海外铜矿(如刚果布项目)可能低价注入,白送资源储备;
融资成本优势:港股融资利率比民企低2-3个百分点,现金流紧张时能救命。
对比民营矿企:同样挖矿,民企是“野孩子”,中金国际是“亲儿子”——市场多给0.5倍溢价不冤。
五、估值分裂的本质:市销率看梦想,市盈率看现实
中国黄金国际的估值,活像个精神分裂患者:
指标 | 中国黄金国际 | 中金黄金 | 市场暗示 |
---|---|---|---|
市销率(P/S) | 3.73倍 | 1.02倍 | “信你能扩产增收!” |
市盈率(PE) | 6.3倍 | 18.89倍 | “怕你资源挖完就凉!” |
市净率(P/B) | 1.88倍 | 2.59倍 | “资产质量不如央企亲哥” |
分裂根源:
市销率赌未来:信甲玛矿产能翻倍、长山壕探矿成功,收入三年翻番;
市盈率看现在:2028年长山壕若枯竭,净利润可能腰斩,PE秒变12倍+。
六、个人观点:高溢价能否持续?盯死三个信号
作为一个研究资源股十年的观察者,我认为3.73倍市销率像 “走钢丝的定价”——平衡三件事:
1. 甲玛矿的“折扣率陷阱”别恶化
当前铜实际售价5612美元/吨(市场价9426美元),40%折扣率若再扩大,负成本神话秒破功;
2. 长山壕井下矿2025年必须动工
若Q3前无钻机进场,2028年产能断层将引爆估值泡沫;
3. 金铜价比别跌破安全线
金价守2200美元/盎司(现金成本1062美元),铜价守8800美元/吨(折扣后成本线)。
给小白投资者的实操建议:
✅ 每月查施工月报:公司官网“项目进展”栏,尾矿库新增审批=利好;
⚠️ 季报盯“勘探支出”:若连续两季低于500万美元,资源赌局可能输;
❗️ 别单押市销率:周期股市销率最低时,往往是行业顶点!
矿股的估值就像矿坑:表面看深浅靠市销率,实际生死看资源厚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