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店员说金价只要1000元/两,你以为捡了大便宜?结果一算账,每克竟比市场价贵200块!” 这种坑,我敢说10个买金的至少踩进去6个!今天直接撕开金店的“两”制迷雾,手把手教你破解套路,守住钱包。
一、“两”的单位陷阱:50克、37.5克还是31.25克?
真相扎心:同样是“一两黄金”,在不同地区重量天差地别!
- 大陆标准:1两 = 50克(菜市场买菜同款算法)
- 香港标准:1两 = 37.5克(老秤砣体系,1斤=16两≈600克)
- 台湾标准:1两 = 31.25克(民国旧制,1斤=16两=500克)
举个血亏案例:
小王在深圳某金店看到“特价黄金980元/两”,以为捡漏买了2两。结账19600元,回家一称才75克——实际克价飙到261元!而当日周大福克价才245元,里外多花1200元。
二、金店套路全拆解:为何总爱用“两”报价?
✅ 套路1:模糊单位制造“低价幻觉”
- 店员喊:“今日特惠!金价仅1050元/两!”(听着比周大福245元/克便宜?)
- 实际陷阱:若按香港两制(37.5克),克价=1050÷37.5≈280元!比品牌金贵14%。
✅ 套路2:捆绑“一口价”转移注意力
- 当你质疑重量时,店员火速转移:“这款古法手镯是定价的,工艺价值高!”
- 真相:标价8000元的“一口价”金貔貅,实际仅5克,克价高达1600元(国际金价才700多)。
✅ 套路3:以旧换新“双重剥削”
- 宣称“旧金换新免折旧费”,却把你的30克旧金熔后称成28克,再按自家高价换新款。
- 结果:补差价5000元换回25克新品,实际损失5克黄金+工费。
三、2025防坑实战:三招破局“两”制迷阵
🔨 第一招:听到“两”立刻灵魂三问
- “您这‘两’是50克还是37.5克?”(不写进发票的扭头就走)
- “工费多少钱一克?总价按克重算还是标签算?”
- “能现在称重并标注在票据上吗?”
📊 第二招:认准2025最新克重换算表
地区/场景 | 1两=?克 | 克价速算公式 |
---|---|---|
大陆正规金店 | 50克 | 标价÷50=实际克价 |
香港/跨境购金 | 37.5克 | 标价×1.333=大陆等值克价 |
国际投资交易 | 用盎司! | 1盎司=31.1035克 |
⚖️ 第三招:维权证据链锁定
- 购买前:录音店员承诺的计量标准
- 付款时:要求票据注明克重+单价+工费(缺一不可)
- 纠纷时:凭2024年芜湖市监局判例——未明示克重最高罚2.2万元!
四、个人观点:2025年买金,记住两条铁律
- “按两报价的金店,九成有猫腻”——真正透明的商家会主动说:“我们按克计价,今日XXX元/克。”
- 普通人别碰“单位换算游戏”:
- 投资选银行金条(工行/建行手续费低至1元/克)
- 首饰看克重+工费,品牌工艺溢价≤20%算合理
最后说句大实话:黄金保值靠的是实打实的克重和纯度,不是商家嘴里花哨的“传统单位”。2025年了,咱用科学思维买金——老祖宗的秤砣,留给博物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