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为什么在香港买10钱的金镯子只有37.5克,内地10钱却有50克?这差价够买一部手机了!”——最近朋友在香港买金踩坑的吐槽,让我发现黄金计量的水比想象中深!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说透这事儿,让你买金时不再被单位绕晕!
🔍 一、3.75克/钱的秘密:香港的“司马斤”制度
直接甩答案:香港的1钱黄金确实等于3.75克!但这背后是一套独立计量体系:
历史根源:香港沿用以“司马斤”为核心的旧制,1司马斤=600克→1两=37.5克→1钱=3.75克(源于清末英制与市制混合体系)。
内地标准:1959年计量改革后,大陆执行“1斤=500克→1两=50克→1钱=5克”的公制体系。
举个血泪案例:
你在周大福花3万港币买标价“10钱”的金镯,按香港算法实重37.5克;若误按内地标准(10钱=50克)计算,相当于多付12.5克溢价!以780元/克金价算,差价高达9750元。
🌐 二、一张表看清全球黄金计量差异
买黄金最怕单位混淆!不同地区的计量差异能让你多花冤枉钱:
地区 | 1斤 | 1两 | 1钱 | 使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中国大陆 | 500克 | 50克 | 5克 | 银行、金店(2024年起强制同步标克重) |
中国香港 | 600克 | 37.5克 | 3.75克 | 周大福等金铺按钱/两计价 |
中国台湾 | 600克 | 37.5克 | 3.75克 | 传统金饰交易 |
国际标准 | - | - | 31.1035克(1盎司) | 期货交易所、黄金ETF |
关键提醒:
香港金店标注“两”时,默认是37.5克而非50克;
台湾虽与香港单位相同,但金饰成色标注规则不同。
💸 三、为什么香港金价便宜10%?不只看单价!
都说香港黄金比内地便宜,但3.75克/钱的计量陷阱可能让“省钱”变“亏钱”:
表面低价真相:
香港金店报价:22230港币/两(约593元/克);
内地金店报价:785元/克(银行金条)、998元/克(周大福首饰)。
看着便宜?别急!
隐藏成本拆解:
佣金:香港交易加收2%佣金(如22230港币/两实际需×1.02);
工费:首饰另收200-500港币手工费;
汇率波动:港币兑人民币波动影响实际成本。
算笔明白账:
香港37.5克金镯总价=(22230港币×1.02 + 300工费)×0.92汇率 ≈ 21,500元;
内地同克重金镯=37.5克×998元 ≈ 37,425元;
实际省15,925元?前提是你没被计量单位坑!
🛡️ 四、2025年避坑指南:买金必备三招
1. 死磕双标牌
进店先问:“能不能在标签上同时标‘钱’和‘克’?”2024年起内地已强制实行,香港部分金店也支持。若商家推脱,直接换店!
2. 认准克重计价
投资金条首选银行渠道(工行“如意金”785元/克),避开金店溢价;买首饰尽量选“按克计价+工费”模式,拒绝一口价套路!
3. 活用汇率套利
当沪港金价差>40元/克时(如2025年7月价差达42元),可通过沪港通买香港黄金ETF(如港交所:2840.HK),对冲实物金成本。
💡 个人观点:计量差异背后是文化,但别为传统买单
香港保留3.75克/钱的司马制,是商贸历史的活化石,这点值得尊重。但作为消费者,我坚持认为:
“黄金的本质是贵金属,不是文化纪念品!花钱买的是克重,不是计量故事。”
2025年全球央行加速囤金(Q1净购243.7吨),普通人更该精明配置:
自用首饰:香港买省10%-15%,但务必按克重反推单价;
投资持仓:直接选银行金条或黄金ETF,成本透明、变现快;
仓位控制:黄金占家庭流动资产≤15%,金价跌破760元/克时分批建仓。
记住,商家不会因“传统单位”少收你钱,但清晰的计量认知能让你守住钱袋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