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央行购金踩刹车:数据揭示趋势反转
2025年上半年,全球央行购金力度显著减弱。中国央行连续8个月增持黄金,但6月增持量仅2.18吨,较1月的4.98吨下降56%,上半年总增持量18.97吨,同比减少34%。全球央行一季度购金244吨,同比下滑21%,波兰等主力买家也缩减规模。这一变化与2024年“千吨级狂买”形成鲜明对比——当时全球央行年购金量连续三年破千吨,推动黄金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(占比20%)。
关键疑问:为何金价高位时央行反而收手?
答案藏在成本控制逻辑中:央行购金需逢低买入以优化成本,而2025年金价累计涨幅超25%,逼近历史高点,此时追涨可能削弱储备安全性。
二、花旗预警三大挑战:黄金牛市根基动摇
挑战1:投资需求断崖式下跌
2025年二季度,全球黄金ETF净流出123吨,创三年最差纪录。最大黄金ETF(SPDR)持仓从902吨骤降至878吨,大资金加速撤离。
挑战2:全球经济复苏削弱避险需求
花旗指出,若特朗普支持率回升、美国经济数据转强,市场风险偏好将逆转,黄金配置吸引力骤降。更关键的是,实际利率可能反弹——若通胀复燃,美联储或推迟降息,黄金与传统利率的负相关性将重创金价。
挑战3:央行购金退潮的连锁反应
新兴经济体购金力度减弱,叠加中国黄金储备占比已达6.7%(接近阶段性目标),央行需求对金价的支撑逐步消退。历史教训深刻:2012-2016年全球央行购金量高涨,金价却暴跌37%。
三、市场信号验证:危险警报已拉响
- 技术面超买:当前金价RSI指标升至72(超买区),过去一年出现此信号后,7天内回调概率超60%。
- 散户狂热反指:2025年1-5月中国金银珠宝零售额同比激增12.3%,但6月金价骤跌时,上海金交所成交量飙至3.68吨——暗示散户追高后被套。
- 回收市场异动:温州出现单笔8公斤黄金抛售,水贝商家库存突破500吨,历史表明这往往是短期见顶信号。
四、操作指南:三类人必须行动
👉 持仓盈利者:若成本低于300美元/盎司(约690元/克),建议抛售50%锁定利润,剩余仓位设置3300美元止损线。
👉 套牢持有者:
- 银行金条:持有至美联储降息落地(预计9月)
- 金饰/K金:立即变现!K金回收价仅足金的70%,工费溢价永久蒸发
👉 持币观望者: - 短线:跌破3300美元再分仓试多
- 长线:定投黄金ETF(如518800),避免实物金10%回购损耗
独家视角:被忽视的深层博弈
-
央行购金本质是货币战争
黄金占比提升至20%、美元储备占比降至57.8%,反映全球加速去美元化。但央行增持是十年战略,非短期套利——这意味着金价若暴跌,央行反而可能加大抄底力度。 -
白银或是下一个风口
当前金银比价达88:1(十年最高),历史规律显示比值>80时,白银补涨概率超70%。 -
终极预警指标
盯紧美联储点阵图与中东冲突:若9月降息概率跌破50%,或特朗普关税新政落地,金价将面临3000美元生死线考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