💎 一、87%纯度+18倍PE,招金到底冤不冤?
“一家黄金业务占比87%的港股龙头,PE居然只有18倍?”——这数据一摆出来,连新手都忍不住问:同行是不是太欺负人了?
对比看看:
- 山东黄金港股PE 25倍,业务纯度89%;
- 紫金矿业港股PE 22倍,但黄金业务只占58%(剩下是铜和锂);
- 赤峰黄金PE 28倍,海外矿占比虽高,可产量只有招金一半。
招金的估值,活活比同行低了30%!
🚀 二、业绩炸裂却被无视?三个数据撕开真相
1. 利润增速吊打金价涨幅
2025年一季度,招金归母净利润6.59亿,同比暴涨197.76%!而同期金价涨幅才38%——利润增幅是金价的5倍多。
为啥这么猛?
- 成本控制:克金成本压到行业最低水平,毛利率冲上50.3%(同比涨8个百分点);
- 销量增长:矿产金产量同比增4.34%,冶炼加工金增14.1%。
2. 纯度87%的含金量在哪?
招金的黄金业务收入占比87%,剩下13%是副产铜和冶炼加工费。但注意!
- 矿产金才是真核心:自产金毛利率超60%,远高于冶炼业务;
- 副业反哺主业:铜价上涨时,副产铜能对冲金价波动风险。
纯度≠死磕黄金,而是主次分明!
3. 资源储备够挖30年
手里有矿,心里不慌!招金现在:
- 黄金资源量1446吨,全球金矿企业排名前10;
- 可采储量517吨,按当前产量够挖28年;
- 2024年新增储量261吨,比紫金(新增33.5吨)还猛。
储量增速行业第一,但估值倒数?
🌊 三、海域金矿:2025年的王炸底牌
1. 亚洲最大金矿即将引爆
招金持股70%的海域金矿(资源量超500吨),2025年投产在即!
- 年产能15-20吨:相当于再造一个招金;
- 成本仅120元/克:比招金现有成本(150元/克)低20%,碾压行业平均(250元/克)。
光这一项,2026年就能多赚20亿净利润!
2. 紫金入局不是白给的
2022年紫金矿业砸40.6亿买下招金20%股权,真金白银支持:
- 技术加持:紫金深井开采技术移植到招金矿山;
- 资金输血:2025年联合注资4.82亿推进海域项目。
行业老二带飞,招金的资源+紫金的技术=双赢!
📉 四、18倍PE的三大认知偏差
1. 港股折价“魔咒”?
港股黄金股普遍比A股便宜30%,但招金折价更狠:
- 山东黄金A股PE 32倍,港股仅25倍;
- 招金港股PE 18倍,若回A股至少值25倍。
错杀!本质是流动性差导致定价失灵!
2. 误把“稳健”当“没弹性”
有人说招金增长慢?看数据打脸:
- 2025年净利润预计46亿,同比翻倍(2024年18.5亿);
- 2027年目标57.6亿,三年涨211%。
利润增速碾压90%港股周期股!
3. 低估了海域金矿的爆发力
市场觉得海域矿投产还早?其实:
- 五条竖井已贯通,TBM掘进机调试完成;
- 2025下半年投产,2026年满产。
机构测算:海域矿投产后,招金PE将骤降至12倍!
⚠️ 五、风险不是没有,但已price in?
- 金价波动:若跌破2900美元/盎司,利润可能缩水20%——但当前金价稳在3260美元;
- 投产延期:海域矿若延迟,2025年业绩或低于预期——但紫金入股后工程进度超预期;
- 海外政策:斐济、塞拉利昂项目有税费风险——但招金海外产量占比仅15%,影响有限。
这些风险,18倍PE早消化透了!
💡 个人观点:招金的黄金三角模型被严重低估
作为观察者,我认为招金的价值不在当下PE,而在三个叠加爆发力:
- 资源壁垒:1446吨储量打底,海域矿投产后产量冲进全球前15;
- 成本护城河:海域矿120元/克成本+紫金技术赋能,毛利率60%不是梦;
- 纯度溢价:87%黄金业务占比,金价每涨10%,利润多涨25%(杠杆效应)。
现在18倍PE,就像用铜价给金矿估值——等海域矿量产,市场才会惊醒:港股黄金龙头本该值25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