💡 一、全国377吨矿产金,谁在挖?谁在赚?
“中国一年挖出的黄金,七成被谁吃了?”——2024年数据给了答案:五大巨头(紫金、山东黄金、中金黄金、招金、赤峰黄金)合计产量占全国68%,比2023年还涨了4个百分点,中小矿企份额被挤得只剩“边角料”。
更扎心的是,2025年这五家还要扩产:
- 紫金矿业:目标85吨(比2024年72.94吨多挖12吨),相当于每天多产33公斤黄金;
- 山东黄金:冲50吨+,海外加纳项目投产再添4吨;
- 招金矿业:押注“亚洲最大金矿”海域项目,投产后年产能15-20吨;
- 赤峰黄金:老挝Sepon矿技改完成,2025年目标16.7吨;
- 中金黄金:稳守18吨级,但资源储备新增33.5吨,为未来蓄力。
简单说,这五家明年要再“吞掉”全国70%的矿产金!
🏔️ 二、集中度暴涨,三大推手不容忽视
1. 政策逼出“巨无霸”
2025年6月刚出台的《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,明明白白写着:
- 到2027年,大型矿山(500吨/日以上)产量占比超70%;
- 淘汰中小落后产能,山东、河南等地加速矿权整合。
结果呢?
- 新疆阿希金矿、云南哀牢山等区域小矿,要么被山东黄金、紫金并购,要么关停;
- 湖南平江特大金矿(储量1000吨)直接由国企湖南黄金主导开发,民企连入场券都拿不到。
2. 技术卡死小玩家
深井采矿、低品位矿开发,全是“烧钱游戏”:
- 山东黄金在三山岛挖到2000米深,成本压到180元/克,但打一口超深井就要砸20亿;
- 紫金矿业专啃“废矿”,0.3克/吨品位的矿也能赚钱(全球平均开采品位1克/吨以上),靠的是生物冶金、膏体充填技术,中小矿企根本玩不起。
反观小企业:华钰矿业在塔吉克斯坦的矿,因设备调试延迟可能减产30%;贵州泥堡金矿环评拖到2026年,资金链快绷断了。
3. 成本碾压没商量
2024年国内平均开采成本涨了8%,但巨头靠三招破局:
- 出海挖便宜矿:
- 紫金在哥伦比亚武里蒂卡矿,成本1500美元/盎司(≈336元/克),比国内低30%;
- 赤峰在老挝Sepon矿成本仅150元/克,国内平均要250元。
- 副产摊薄成本:
- 紫金在塞尔维亚挖铜“白捡黄金”,2024年铜矿里回收8吨金,分摊后成本几乎为零;
- 湖南黄金靠锑业务养黄金,锑利润占60%,黄金亏了也不怕。
- 规模压价:
- 山东黄金一次采购10台深井钻机,单台成本比小矿企低40%。
⚠️ 三、中小矿企:要么转型,要么出局
案例1:西部黄金——断臂求生
2025年一季度自产金仅0.10吨,同比暴跌75%!但人家转头干了两件事:
- 外购合质金加工:买别人挖的矿炼金,一季度生产标准金2.08吨,赚加工费;
- 猛搞锰业务:电解锰产量8.25万吨,毛利率24.37%,比挖金还稳。
案例2:华钰矿业——抱紧“锑大腿”
黄金产量才2.17吨,但锑精矿毛利率超70%!策略很清晰:
- 塔吉克斯坦矿专产锑金共生矿,浮选分离后,锑卖高价,金当副产品;
- 2025年黄金目标4.1吨?不重要,锑价涨1%利润多赚3%。
案例3:地方小厂——沦为巨头的“代工厂”
河南灵宝、云南哀牢山的作坊式金矿,现在只干三件事:
- 给山东黄金做选矿外包,每吨收500元加工费;
- 帮招金冶炼废矿渣,回收率不到60%也认了;
- 转型做旅游——废弃矿坑改造成“黄金博物馆”,门票收入比挖矿还高。
🚀 四、未来十年,黄金江湖只剩三条路?
-
深地战略:向地球要黄金!
- 山东黄金研发3000米超深井技术,瞄准胶东地下580吨储量的莱州西岭矿;
- 紫金用AI建模找矿,福建紫金山挖了30年,靠数据算法又续命20年。
-
出海抢矿:谁的海外地盘大,谁就赢!
- 紫金海外产金占比30%,刚果金铜矿、苏里南金矿全是“利润奶牛”;
- 赤峰黄金74%产量来自老挝、加纳,国内矿只当“备胎”。
-
循环经济:城市就是矿山!
- 1吨废旧手机能提300克黄金(是矿石品位的300倍),政策已明确扶持再生金;
- 格林美等企业布局电子废料提金,成本比挖矿低50%。
💎 个人观点:中小矿企的生机在“缝隙”里
作为观察者,我认为中小玩家想活命,得抓住三个缝隙机会:
- 捡巨头的技术残羹:比如专做尾矿回收,紫金、山东黄金的废渣里含金量还有0.5克/吨,小厂用低成本土法提炼,蚊子腿也是肉;
- 绑定区域特色资源:像湖南黄金死磕“锑金共生”,全球锑价中国定价,光伏玻璃需求爆发就是机会;
- 做巨头的“服务商”:西部黄金转型锰加工、云南小厂承包冶炼外包,别挖矿了,赚手艺钱更稳当。
说到底,黄金产业已是巨头的牌局——但桌角漏下的金屑,照样能养活眼尖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