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30克金镯子换个新款,回家一称只剩19克——这消失的11克黄金,够打三枚金戒指了吧?”
福州钟女士的遭遇不是个例。2025年金价破千的当口,全国黄金置换投诉量激增,舟山市消保委数据更显示,单是定海区13起投诉就涉及超10万元损失。今天咱们就扒开“一口价”黄金的画皮,看看你的旧金是怎么被悄悄“瘦身”的!
一、一口价黄金到底是什么?
简单说,“一口价”就是不按克重卖,全看标签标多少就是多少。商家吹得天花乱坠:什么3D硬金更闪啦、5G工艺更耐磨啦……但重点来了:这些工艺金饰的实际克重,往往只有标签价的30%-50%!
举个血淋淋的例子:
- 佛山小吴拿12.3克旧戒指换新款,标签价5712元听着挺美吧?回家一称,新戒指才5.5克!相当于每克1038元,比当时金价高出近400元。
- 舟山郑女士更惨,23克金镯换“免工费”一口价手镯,到手只剩12克,想换回按克计价的?门店直接索要2500元折损费+工费。
为什么商家拼命推一口价?
北京珠宝协会数据揭秘:这类产品利润率超65%,是普通黄金的3倍!
二、套路拆解:四步榨干你的黄金
1. 隐瞒克重——标签直接不标重量
柜姐拿起一枚凤钗:“这款是新品工艺,定价6888元。”
你问多重?她晃着标签打哈哈:“工艺金不看克数啦~”
真相:广州法院判例明确指出,商家不标示克重涉嫌价格欺诈!
2. 二次换购锁死——想回头?割肉30%!
你以为换了一口价还能换回克重金?太天真!
严女士买的三件一口价金饰总价13660元(实际14.9克),第二天想换克重款,柜员冷笑:“得交30%手续费!”法院最后判商家违规,但普通人哪会较这个真?
3. 工费叠中叠——换三次工费比黄金还贵
某些品牌更绝:换新时不仅要付新首饰工费,还得把旧首饰工费再算一遍!
假设工费300元/克,一条项链换三次,光工费就够买条新的了。
4. 折旧损耗双杀——旧金先打七折
拿外品牌旧金去老凤祥?先扣3.5%损耗,再加20元/克折旧费,最后强制增重20%。30克旧金还没换就被砍掉近10克价值!
三、防坑指南:三招守住钱袋子
1. 出门前必做:电子秤+手机录像
- 拼夕夕15元小秤称旧金,重量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
- 手机对准秤盘录像:“2025年7月14日,老凤祥足金镯42.16克”
- 别嫌麻烦! 舟山段女士的46克老金换完只剩22克,就是没留证据吃哑巴亏
2. 柜面三连问
- 问克重:“新首饰多少克?标签给我看!”
- 问工费:“新工费多少?旧工费要不要重算?”
- 问规则:“换回克重金要手续费吗?写进合同!”
3. 死守“克抵克”红线
管柜姐怎么吹工艺,咬死一句:“新金克重≥旧金克重,我只补工费差价”!周大福、菜百都支持这模式(工费18-50元/克)。
💎 个人观点:黄金的本质是克重,不是工艺!
2025年金价站上千元关口,我劝你记住三点:
- 工艺溢价都是泡沫:3D硬金戴三年照样变形,但少掉的黄金可不会长回来!
- 小克旧金直接变现:银行回收价=国际金价-10元,拿现金去深圳水贝买新金,比置换省30%。
- 发票就是护身符:福州钟女士能追回1300元,全靠留着小票死磕。
暴论时刻:
商家越拼命推一口价,越说明这里头油水厚!下次听柜姐说“这款不称重”,你就回她:“不称重?那我怎么知道是不是买了个金包铜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