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家季度净利暴涨423%的金矿公司,市盈率居然比路边奶茶店还低?这合理吗?” 看到中国黄金国际(02099.HK)2025年一季报的6.3倍PE(市盈率),连老股民都得掐大腿——同行紫金矿业13.7倍、赤峰黄金23倍,中金黄金18倍,它凭啥这么“便宜”?是市场眼瞎,还是藏着致命陷阱?
一、6.3倍PE咋算的?拆穿“低估”真相
1. 算法很直白,但争议炸锅
分子(股价):2025年7月14日收盘价68.5港元;
分母(每股收益):一季度净赚8600万美元(约6.7亿港元),摊薄后每股收益≈10.7港元;
年化PE:68.5 ÷ (10.7×4) = 6.3倍!
2. 市场为啥不买账?三大质疑点
“一季度暴利能持续吗?”:Q1靠甲玛矿复产+金价冲3000美元,但长山壕金矿产量暴跌26%;
“资源枯竭倒计时”:主力金矿长山壕只剩52万盎司储量,按当前速度2028年挖光;
“市销率3.73倍太离谱”:比中金黄金(1.02倍)贵2.6倍,说明收入含金量被怀疑。
举个栗子:这就好比一家餐厅,今天翻台率爆表(PE低),但厨师下周辞职(资源枯竭),食客自然不敢办会员卡(给高估值)。
二、业绩高光VS隐忧:魔鬼在细节里
2025Q1的华丽数据背后,藏着两副面孔:
指标 | 数据 | 潜在风险 |
---|---|---|
净利润 | 8600万美元(+423%) | 甲玛矿复产占71%收入,不可复制 |
铜成本 | -0.05美元/磅 | 副产品收益抵冲,折扣率竟达40% |
现金流 | 1.435亿美元 | 资本开支预算2.5亿,钱不够得借钱 |
股息率 | 0.91% | 远低于同行紫金(1.4%) |
最致命短板——资源青黄不接:
长山壕露天矿:2025年产量指引再砍20%,井下矿勘探拖到2025年3月还没完;
甲玛矿扩产卡壳:尾矿库审批18项只过12项,高原施工每年仅6个月窗口期。
三、同业对比:便宜≠划算,关键看命门
把中国黄金国际扔进同行堆里,它的估值像个“异类”:
公司 | PE(TTM) | 市净率 | 市销率 | 核心优势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中国黄金国际 | 6.3倍 | 1.88 | 3.73 | 成本控制(铜负成本) |
紫金矿业 | 13.7倍 | 3.0 | 1.8 | 全球2300吨黄金储量 |
赤峰黄金 | 23倍 | 4.32 | 未披露 | 毛利率46% |
中金黄金 | 18.9倍 | 2.59 | 1.02 | 央企注资预期 |
看出问题没?
便宜有代价:紫金、赤峰的黄金储量够挖几十年,中金国际主力矿仅剩3年寿命;
盈利质量差一截:中金国际销售净利率8.6%(2024年报),只有紫金(13%)的六成。
四、个人观点:6.3倍是馅饼还是陷阱?赌三件事
作为一个跟踪资源股十年的观察者,我认为这估值像“带刺的玫瑰”——想摘得戴手套:
1. 赌铜价别崩盘:
甲玛矿71%收入靠铜,当前铜价9426美元/吨。若跌穿8800美元成本线,负成本神话秒变亏损。
2. 赌井下矿进度条:
长山壕若2025年内不开建井下工程,2028年产能断层将引发PE从6倍飙到60倍!
3. 赌央企爹给资源:
背靠中国黄金集团(持股39.3%)是最大底牌。若把集团海外铜矿(如刚果布项目)注入,估值洼地秒变金矿。
给小白的两条铁律:
❗️别单押PE低:周期股PE最低时往往是行业顶点;
✅盯死季度报告:重点翻“储量变动”和“资本开支”栏目——没新增储量立刻跑!
挖金矿和炒股一样:表面算的是估值,本质赌的是眼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