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同样是‘一两黄金’,香港买只有37.5克,大陆却能拿50克——难道香港的金店都缺斤短两?” 别急!这还真不是商家坑你,而是老祖宗的度量衡在“搞事情”!今天咱们就挖一挖“司马两”的老底,保你看完买金再也不踩坑!
🔍 一、37.5克的秘密:香港用的竟是清朝“老秤砣”!
直接甩答案:香港的“一两”叫司马两,1司马两=37.5克,而大陆的“两”是市两,1市两=50克。为啥差12.5克?根子扎在清朝!
- 清代标准:1斤=16两≈600克 → 1两≈37.5克(官府收税、银锭交易全用它);
- 1959年大陆改革:直接砍掉十六进制,1斤=10两=500克 → 1两=50克;
- 香港没改:殖民时期英国保留了这套体系,1997回归后依然沿用至今。
举个活例子🌰:
2023年,一大哥在香港买“一两”金饰,回大陆回收时一称只有37.5克,当场暴怒要打人!店员急得报警解释:“香港一两就是37.5克啊!” ——你看,不懂历史,分分钟变社会新闻主角!
📜 二、司马两的“身世之谜”:秦始皇的锅?
时间线捋明白:
- 秦朝统一度量衡:秦始皇规定1斤=16两(对应北斗七星+南斗六星+福禄寿三星,短一两=折寿!);
- 清朝定型:官府定“库平两”≈37.3克,民间用“司马两”≈37.5克,混乱但成主流;
- 英国神操作:殖民香港后,为方便贸易,直接把清朝的37.5克定为标准,取名“司马两”(“司马”是古代管计量的官职);
- 2025年了还在用:香港金铺85%以上标注仍用“两/钱”,1钱=3.75克(37.5克的十分之一)。
说白了:香港的“司马两”是活着的计量文物,比故宫瓷器还耐用!
⚖️ 三、2025年实测:37.5克 vs 50克,谁更划算?
✅ 场景1:香港金店报价“15000港币/两”
- 小白算法:15000÷50=300港币/克(误以为比大陆385元/克便宜)❌
- 实际拆解:15000÷37.5≈400港币/克(≈374人民币),再加2%佣金+工费 → 实际比大陆还贵!
✅ 场景2:投资金条比价(2025年7月数据)
地区 | 单位 | 当日金价 | 换算克价(人民币) |
---|---|---|---|
大陆 | 克 | 518元/克 | 518元 |
香港 | 司马两 | 19300港币/两 | 19300÷37.5×0.93≈478元 |
国际 | 盎司 | 2340美元/盎司 | 2340÷31.1≈75.2美元(≈523元) |
血泪教训:香港免税≠便宜!单位一换,差价直接抹平!
🏺 四、为啥不改?37.5克背后的“文化倔强”
香港死守司马两,真不是懒,而是三重buff叠加:
- 历史认同:金铺招牌写“百年老店”,用公制等于自砸招牌——周大福柜台至今摆传统秤砣;
- 行业惯性:金银业贸易场(1918年成立)全程用司马两报价,改系统等于重造产业链;
- 消费心理:本地阿婆买金认“两”,你说“克”她摆手:“唔明啊!”(听不懂)
不过嘛…内地监管也出手了!2024年起要求跨境金店必须同步标注克重,否则最高罚2.2万 —— 传统要尊重,但钱包也得护住啊!
💎 个人观点:2025年买金防坑指南
- 听到“两”先问三句:
- “是司马两还是市两?”(香港37.5克/大陆50克)
- “总价含佣金工费吗?”(香港佣金常藏2%)
- “能开发票注明克重吗?”(维权必备!)
- 投资党牢记:
- 银行金条>金店首饰:工行金条手续费1元/克,周大福工费80元/克起;
- 国际交易盯盎司:纽约金价÷31.1035=真实克价,别被“两”绕晕!
- 终极忠告:
黄金的价值在纯度+克重,不在单位名头!香港工艺值得买单,但为“传统单位”多付钱?
—— 咱不如省下钱多买几克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