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在香港金店花3万买的‘10钱’金镯,回内地一称只有37.5克——说好的50克去哪了?” 这是最近朋友踩的坑。如果你正计划买黄金,这篇指南能帮你省下冤枉钱!
一、计量单位差异:37.5克 vs 50克
核心问题:为什么香港的“1两”比内地轻12.5克?
大陆标准:1斤=500克 → 1两=50克 → 1钱=5克(1959年计量改革后)
香港标准:1司马斤=600克 → 1司马两=37.5克 → 1司马钱=3.75克(沿用清末英制与市制混合体系)
换算陷阱案例:
标价“10钱”的香港金镯实际仅37.5克,若误按内地标准(10钱=50克)计算,多付12.5克溢价!以780元/克金价计,差价高达9750元
二、价格构成差异:表面便宜≠真实惠
香港金店报价常比内地低10%,但隐藏成本可能反超:
费用类型 | 内地金店 | 香港金店 |
---|---|---|
基础金价 | 挂牌价(如785元/克) | 纯金价(如593元/克) |
佣金 | 无 | 纯金价的2%-3% |
工费 | 30-100元/克 | 纯金价的0.5%-1% |
实际克价 | ≈815元/克 | ≈620元/克(需×汇率0.92) |
算笔明白账:
香港37.5克金镯总价 =(纯金价×1.03 + 工费)×汇率
以22230港币/两(593元/克)为例:
(22230×1.03 + 300工费)×0.92 ≈ 21,500元
内地同克数金镯:37.5克×998元 ≈ 37,425元
看似省15,925元,但若忽略单位差异,反亏近万元!
三、2025年避坑三原则
1. 死磕双标牌
进店先问:“能否同时标注‘钱’和‘克’?”2024年起内地已强制实行,香港部分金店支持(如周大福、六福)。
2. 按克反推单价
香港金价换算公式:
每克成本 =(纯金价×1.03 + 工费)÷37.5×汇率
若结果>内地银行金条价(785元/克),直接放弃!
3. 选对购买渠道
投资金条:首选内地银行(工行/建行)
→ 回购折损仅0.5‰,无佣金
首饰自用:香港买需确认克重,内地买工费≤50元/克
慎选“一口价”黄金:溢价常超27%
四、独家数据:沪港价差套利机会
2025年7月14日最新监测:
沪港金价差:42元/克(国内778元/克 vs 香港折算价736元/克)
操作策略:通过沪港通买入香港黄金ETF(如2840.HK),对冲实物金成本
政策红线:
内地携带黄金入境限50克,超量需申报补税
香港金饰成色标注99.99%(24K),内地最高标“足金999”(99.9%)
个人观点:传统单位是文化,但别为“故事”买单
香港保留司马制是商贸历史的活化石,值得尊重。但作为消费者,我坚持:
“黄金的本质是贵金属,不是文化纪念品!花钱买的是克重,不是计量故事。”
2025年行动建议:
自用首饰:香港买省10%-15%,但务必按克重反推单价;
投资持仓:只选银行金条+黄金ETF,成本透明、变现快;
仓位警戒线:黄金占家庭流动资产≤15%,金价跌破760元/克时分批建仓。
记住:商家不会因“传统单位”少收钱,但清晰的计量认知能让你守住钱袋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