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度是 “硬通货”,差一点价格差不少
咱先说说纯度,这可是影响黄金回收价最关键的因素,没有之一。你拿的黄金纯度越高,回收价就越接近当天的市场价;纯度低了,价格自然往下掉。
就拿常见的来说,足金 999(也就是千足金)和 18K 金(含金量 75%),差价能差到 100 多块一克。我表姐有个 18K 金的戒指,去年想回收,当时足金 999 的回收价是 700 元,她那戒指商家只给 580 元,她还不服气,说 “都是黄金,凭啥差这么多?” 后来人家把戒指融了,测出来纯度确实只有 75%,她才没话说。
这里面有个坑要注意,有些金饰看着金灿灿的,其实纯度不够。比如有些老金饰,可能掺了银、铜这些金属,虽然戴着好看,但回收时一检测就露馅了。我邻居大爷有个祖传的金镯子,自己一直以为是纯金的,结果回收时检测出来纯度只有 90%,最后价格比预期少了近千块。
那咋判断纯度呢?其实金饰上一般都有印记,像 “足金 999”“Au999” 就是纯度 99.9%,“18K”“Au750” 就是 75%。要是没印记,或者印记模糊,商家就得多花时间检测,可能还会压价,毕竟人家也怕收到不纯的黄金。
品牌影响没你想的大,但也不是一点没有
很多人觉得,周大福、老凤祥这些大品牌的金饰,回收价肯定比小牌子高,其实这事没那么绝对。
我做过个小调查,拿了同款同重量的周大福足金项链和一个小众品牌的足金项链,去三家回收店问价。结果呢?第一家给的价一样,都是 710 元一克;第二家周大福的多给 5 元,说是 “品牌货纯度更有保障”;第三家反而说 “小品牌的没焊点,更纯”,给小众品牌的多了 3 元。
这说明啥?品牌对回收价的影响,可能还没检测时的 “信任度” 影响大。大品牌的金饰,因为工艺规范,印记清晰,商家检测时少了些顾虑,可能愿意给个稍高的价;但要是小品牌的金饰纯度实打实达标,价格也不会低。
不过话说回来,你买金饰时花的品牌溢价,回收时基本没人认。比如周大福的金镯子里,可能有 20% 的钱是品牌费、设计费,这些在回收时都不算数,商家只认黄金本身的重量和纯度。我同事三年前花 1.2 万买的周大福金手链,重量 15 克,算下来每克 800 元,去年回收时,按 700 元一克算,只卖了 1.05 万,那 1500 元的品牌费就等于白交了。
除了品牌和纯度,这些因素也在悄悄影响价格
别以为只有品牌和纯度说了算,回收渠道、当天市场价,甚至商家的 “小心思”,都可能让价格不一样。
先说回收渠道。金店、银行、街头小店、线上平台,给的价能差出 30-50 元一克。银行一般只收自己卖的金条,价格透明,但手续费高;金店回收自家品牌的金饰,可能少扣点损耗;街头小店报价可能很高,但容易在称重、纯度上耍花样;线上平台方便,但看不见摸不着,万一被压价维权挺麻烦。我上次在线上问了一家,报价 730 元,到了线下实体店,就说 “你的金饰有划痕,得扣 20 元损耗”,最后只给 710 元。
再说当天市场价。黄金价格一天一个样,早上和下午可能就差 10 块钱。我建议大家回收前,先查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实时价格,心里有个数。比如当天市场价是 750 元一克,回收价一般会比这低 20-30 元,太低了就别卖,换家问问。
还有商家的 “套路”,比如故意说你的黄金纯度不够,或者称重时少算 0.1 克,这些都能让你到手的钱变少。之前有新闻说,有人卖 10 克黄金,被商家用 “鬼秤” 少算了 0.5 克,一下子就少拿 350 元。
为啥黄金回收价差异这么大?说到底,纯度是根基,品牌是加分项但影响有限,渠道和商家操作才是最容易出猫腻的地方。
我个人觉得,要是你手里的黄金纯度高、印记清晰,不用太纠结品牌,多对比几家渠道更实在;要是纯度一般,或者没印记,最好找正规金店或银行,虽然价格可能不是最高,但至少不会被坑。至于那些特别小众的品牌,回收时会不会被压价更多,我还真没具体了解过,可能得实际多跑几家问问才知道。
总之,回收黄金前多做功课,记准自己黄金的重量和纯度,别被商家的花言巧语忽悠,才能卖个合理的价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