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妈的身体,得慢慢 “回神”
生完孩子的头三天,妈妈的身体就像刚跑完一场马拉松,浑身都在发出 “需要休息” 的信号。但偏偏这时候事儿最多,伤口疼、要喂奶、还得盯着宝宝,真不是一般人能扛的。
伤口再疼,也别一直躺着
顺产的妈妈下面可能会有撕裂,剖腹产的肚子上有刀口,不管哪种,疼是肯定的。医生会开止疼药,别硬撑着不吃,说什么 “对宝宝不好”,现在的药都安全得很,你休息好了,才有精力管宝宝啊。我见过有的妈妈硬扛着,疼得整夜睡不着,奶水都变少了,多不值当。
虽然说要多休息,但也不能像个木头人似的躺着不动。顺产后 6 个小时,就能试着翻翻身;剖腹产第二天,在家人扶着的情况下,也能慢慢坐起来。稍微动一动,恶露排得快,也不容易堵奶。不过动作一定要慢,跟做慢动作似的,别猛地一下起来,头晕眼花的容易摔倒。
吃的喝的,别瞎补
生完孩子,家里人肯定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塞给你。什么鲫鱼汤、猪蹄汤,一早就端到床边。但头三天真没必要这么补,肠胃还没缓过来呢,喝太多油腻的汤,不光吸收不了,还可能让肚子胀得难受,甚至堵奶。
我觉得喝点小米粥、蔬菜汤就挺好,清淡好消化。要是觉得饿,吃点煮得软乎乎的面条也行。等过了这三天,再慢慢加点有营养的东西。对了,一定要多喝水,喂奶特别耗水,渴了就喝,别忍着。
给宝宝喂奶,没那么 “顺其自然”
很多人说 “喂奶是天性,肯定一学就会”,但我见过太多新手妈妈因为喂奶哭鼻子了。不是宝宝含不住乳头,就是自己疼得受不了,头三天光是磨合喂奶姿势,就够折腾人的。
生完半小时,让宝宝 “找找感觉”
护士一般都会建议,宝宝出生后半小时内,就让他趴在你胸口试试吸奶。这时候的奶特别少,像清水一样,但营养特别好,能帮宝宝抵挡住一些小毛病。就算他吸不出来也没关系,多让他碰碰乳头,能刺激奶水早点来。
不过话说回来,要是你刚生完太累了,或者伤口疼得厉害,也别勉强自己。可以先让家人用小勺喂点水,等你缓过来再试。喂奶这事儿,急不来,得慢慢来。
奶不够怎么办?别焦虑
头三天奶少太正常了,宝宝的胃就像个小玻璃球那么大,一点点奶就够了。别一看到奶少就慌,赶紧给宝宝加奶粉。其实宝宝多吸几次,奶水自然就多了。你越焦虑,奶水反而越少,真的。
要是实在不够,加一点点奶粉也没关系,别觉得自己没用。我表姐那时候就是,头三天奶少,加了点奶粉,后来奶水慢慢就多了,宝宝也长得好好的。
宝宝的小细节,藏着大讲究
宝宝刚出生,看着小小的一团,好像除了吃就是睡,其实要注意的地方多着呢。头三天仔细观察,能避免不少麻烦。
拉的尿的,都得看看
宝宝出生后 24 小时内,会拉一种黑乎乎的便便,叫胎便。别觉得恶心,这是正常的,一般三天左右就能拉完,变成黄色的。要是超过 24 小时还没拉,或者 48 小时没撒尿,就得告诉医生。
换尿布的时候要轻点,宝宝的皮肤嫩得像豆腐,稍微用点力就可能擦红。男宝宝换的时候,最好在肚子上盖块布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你 “喷泉” 一下,溅得满脸都是,别问我怎么知道的。
体温和黄疸,每天都要量
宝宝的体温比大人稍高点,36.5 到 37.5 之间都正常。要是超过 37.5,可能是穿太多了,减件衣服,过会儿再量量。要是一直高,就得找医生看看。
黄疸也是头三天要注意的。很多宝宝出生后两三天,皮肤和眼睛会有点黄,这叫生理性黄疸,一般不用太担心。多让宝宝晒晒太阳,早上九点多的太阳,晒几分钟就行,别晒脸,晒后脑勺和小屁股。但要是黄得特别厉害,或者退了又黄起来,就得赶紧看医生。
新手爸妈容易踩的 “坑”
头三天手忙脚乱,很容易做错事。我总结了几个常见的,你们可得注意。
别给宝宝穿太多
老人总觉得宝宝怕冷,里三层外三层裹着,结果宝宝热得长疹子。其实宝宝比大人怕热,摸摸他的后颈,只要是温的,就说明穿得正好。
别老盯着手机查资料
现在信息太发达,新手爸妈一有点问题就上网查,越查越焦虑。其实每个宝宝都不一样,网上说的不一定适合你家宝宝。有问题多问问医生护士,比自己瞎琢磨强。
爸爸别当 “甩手掌柜”
很多爸爸觉得喂奶换尿布都是妈妈的事,自己插不上手。其实你能做的多着呢,帮妈妈倒杯水、换个卫生巾、抱会儿宝宝让妈妈歇口气,这些小事都能让妈妈轻松不少。我觉得爸爸参与得越多,妈妈恢复得越好,宝宝也能感受到更多爱。
最后说几句心里话
产后这 72 小时,真的像闯关一样,每天都有新挑战。但你要知道,不光你一个人这样,所有新手爸妈都经历过这些手忙脚乱。别太苛责自己,觉得这没做好那没做好,能平平安安就已经很棒了。
有人说头三天做好了,后面带娃就顺了,或许暗示着开头的重要性,但也不是绝对的,每个宝宝和妈妈的情况都不一样。至于为什么这 72 小时这么关键,具体机制可能还得科学家们再研究研究,我们普通人只要照着基本的法子做,别犯大错就行。
好好享受和宝宝在一起的这三天吧,虽然累,但这些瞬间,一辈子可能就这么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