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搞懂:啥是突发耳聋?
说白了,就是耳朵好好的,突然就听不清了,可能单耳也可能双耳,有的人还会伴着头晕、耳鸣。这病怪得很,年轻人、老年人都可能遇上,熬夜、压力大、感冒后都可能诱发。我见过一个小伙子,打了一晚上游戏,早上起来右耳就聋了,吓得出了一身冷汗。
为啥医生都盯着 72 小时?其实是因为这时候内耳的毛细胞可能还没完全坏死,就像一棵快渴死的花,及时浇水还有救。超过这个时间,细胞坏死多了,再治疗效果就差了。但这不是说 72 小时就是死线,只是说越往后,难度越大。
错过 72 小时,就真的没希望了?
这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。我专门问过耳鼻喉科的朋友,他说临床上确实有错过黄金期但后来恢复的案例,只是比例会低一些。有个阿姨,耳朵聋了 5 天才去医院,当时医生说希望不大,但她坚持治疗了一个月,居然能听见说话了,就是还留点耳鸣。
影响恢复的几个因素
- 耳聋的程度:一开始就全聋的,恢复起来肯定比只是听不清的难
- 有没有其他症状:带着头晕、呕吐的,往往比单纯耳聋的恢复差
- 治疗是否及时:就算过了 72 小时,早一天治疗也比晚一天强
- 年龄和身体状况:年轻人、没基础病的,恢复能力通常更好
不过话说回来,也有人刚过 72 小时就治好了,也有人在黄金期内治疗却没效果。这病就这么怪,个体差异特别大,没法一概而论。
过了黄金期,还能做些什么?
别以为过了 72 小时就不用治了,这想法可千万别有。现在的治疗方法挺多的,总有适合的。
- 打针吃药:常用的有激素,能减轻内耳水肿,还有改善循环的药,帮着内耳恢复供血
- 输液:比口服药起效快,尤其是听力下降严重的,医生可能会建议输液
- 理疗:像高压氧舱、声治疗,对部分人有效果。我认识一个老师,就是靠高压氧舱把听力拉回来的,虽然花了两个月
- 中医辅助:针灸、中药调理,有的人觉得有用,但得找正规医院的中医
治疗期间心态很重要,越着急越难好。我见过有人天天盯着听力表看,一点没进步就哭,结果反而影响恢复。不如找点事做分散注意力,该治治,该活活,反而可能有惊喜。
这些误区,别踩坑
误区一:觉得是小事,自己会好
有人觉得 “可能是累着了,休息几天就没事”,结果拖到错过黄金期。其实突发耳聋不算小病,拖着不治,可能从暂时的变成永久的。我邻居大叔就是,以为上火了,自己吃了点去火的药,拖了一周才去医院,现在那只耳朵还是听不清。
误区二:到处找偏方
什么用艾草熏耳朵、往耳朵里滴药水,这些土办法千万别试。耳朵里面很娇嫩,乱折腾可能引发感染,本来能治好的,最后更麻烦。有个姑娘就因为滴了偏方药水,耳道被腐蚀了,又疼又流脓,治疗难度一下子大了很多。
误区三:治疗几天没效果就放弃
这病治疗周期长,有的人可能两周才开始见效。医生一般会建议治疗一个月左右再评估,别刚打了三天针没反应就不治了,太可惜。
平时怎么护着耳朵?
虽然说突发耳聋有时候防不胜防,但注意这些事,能降低点风险:
- 别总戴耳机,尤其是音量开很大的时候,每次戴别超过一小时
- 压力大的时候找办法发泄,别憋着,熬夜也得有个度
- 感冒的时候别使劲擤鼻涕,两边一起擤容易把病毒挤进中耳
- 定期体检,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的得好好控制,这些病也可能影响听力
至于这病具体是怎么找上某个人的,我其实也不太明白。医生说可能和血管痉挛、病毒感染有关,但具体到每个人,到底是啥原因,有时候真说不清楚,可能还得等更深入的研究。不过这不妨碍我们知道,一旦遇上就得赶紧治。
最后想说,就算真错过了黄金 72 小时,也别太绝望。医学这东西,总有意外和奇迹。我那个朋友医生就说,他最怕病人说 “反正过了时间,治也白治”,其实只要有一丝希望,都值得试试。毕竟,能听见鸟叫、能和人聊天,多好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