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看外观:颜色和印记藏着第一手线索
你拿起黄金先瞅颜色,真黄金的黄色不是那种亮得扎眼的,是温润的、沉甸甸的黄。纯金呢,更偏向深黄,就像秋天熟透的杏子;要是掺了银或者铜,颜色会浅一点,甚至带点青白色。我之前在旧货市场见过一个 “金镯子”,黄得发飘,看着就不对劲,后来老板自己承认是镀金的。
再看上面的印记,正规的黄金饰品一般都刻着字,比如 “足金 999”“Au999”,这就像黄金的 “出生证明”。不过你也别光信印记,现在造假的能仿得挺像,去年我表姐买了个带 “足金” 印记的戒指,结果去金店一测,里面是铜的,印记是后刻的。虽然印记能帮咱筛掉一批没印记的假货,但还得结合别的方法看。
掂掂分量:密度藏着 “压手” 的秘密
黄金这东西密度大,所以同样大小的块头,真黄金拿在手里会特别沉,老人们叫 “压手”。你可以找个差不多大的银饰对比,比如同样粗细的项链,金的能比银的重不少。要是你拿的 “黄金” 轻飘飘的,那大概率有问题。
不过话说回来,要是东西特别小,比如细得像头发丝的金链,可能差别没那么明显,这时候就得换招了。我试过用排水法测密度,找个杯子装满水,把黄金放进去,看溢出多少水,再算算重量和体积的比例。但这招有点麻烦,家里没称的话不好弄,而且我总觉得自己算不准,可能是步骤弄错了?
试试硬度:真金其实挺 “软” 的
纯金的硬度不高,用指甲使劲划一下,能留下淡淡的印子;用牙咬一下,也可能有牙印 —— 当然,别真用牙咬啊,不卫生还可能弄坏首饰。要是你拿的 “黄金” 硬邦邦的,用钥匙划都没痕迹,那得小心了,可能掺了铁或者镍。
但这里有个事儿,现在有些黄金饰品为了结实,会故意做得硬一点,比如手链的扣头部分,可能不是纯金的。所以划的时候别在关键部位划,不然划坏了心疼。我个人觉得,这招适合鉴别那种比较粗的金条,首饰还是轻点试好。
烧一烧:老话 “真金不怕火炼” 靠谱不?
拿个打火机烧黄金,烧个十几秒,等凉了再看。真黄金烧完还是黄澄澄的,一点不变;假的呢,可能会变黑,或者变成灰扑扑的颜色。我上次帮邻居烧她的金耳环,烧完还是亮的,她才放心。
不过我发现,有些镀金的东西,烧一小会儿也不变色,得烧久点才会露出里面的金属。具体为啥会这样,我也说不太清,可能是镀层厚,也可能是用了啥特殊材料,这得专业人士来解释了。还有啊,烧的时候离易燃物远点,安全第一。
听声音:掉地上的动静能说 “真话”
把黄金捏在手里,轻轻往硬地上一放,听声音。真黄金掉地上,声音闷闷的,像 “噗” 一声,不会弹起来;假的呢,声音脆,有时候还会跳一下。你想想,铜掉地上是 “叮当” 响,黄金就不会那样。
但这招有个前提,黄金得有点分量,太轻的比如小耳钉,掉地上可能没声音,试不出来。而且千万别使劲扔,万一真是好黄金,磕出个坑来,多不值当。
用磁铁吸:这招能揪出 “混子”
黄金不吸磁,你找块磁铁试试,慢慢靠近黄金。要是磁铁一挨近,黄金就被吸住了,这或许暗示是假的 —— 当然,也不是绝对,有些假货用的是不吸磁的金属,但这种情况不多见。
我前几天在夜市看到有人卖 “金戒指”,二十块钱一个,看着金灿灿的,我掏出磁铁一吸,直接吸住了,老板赶紧把我拉到一边,说算我识货,给我便宜卖,我才不贪这小便宜呢。
其实鉴别黄金没有哪一招是万能的,得把这些方法凑一块儿看。你想想,颜色正、有印记、压手、烧不变色、不吸磁,这几样都占了,那大概率是真的。我个人觉得,买黄金还是去大品牌店里买最踏实,虽然贵点,但人家有正规发票,能复检,出了问题找得到人。路边摊或者网上那些超低价的 “黄金”,就算看着再真,也得多留个心眼,毕竟咱普通人数不起这亏。
要是你买的黄金价值高,比如几克以上的金条,最好还是去检测机构测测,花几十块钱买个放心,总比天天琢磨 “这到底是真的假的” 强。这些招儿呢,平时买个小首饰、小摆件够用了,真要碰到那种高科技造假,咱普通人可能还真看不出来,所以别太自信,该求助专业人士就求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