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招:瞅颜色 —— 黄金越纯越 “正”
你肯定听过 “七青八黄九紫十赤” 这句话吧?其实说的就是黄金的颜色和纯度的关系。咱拿个小本本记一下:
- 纯度 95% 以上的黄金,颜色是那种很正的赤黄色,看着就特别润,不发贼;
- 纯度 80% 左右的,会带点淡黄色;
- 要是颜色发青白,那纯度可能就低于 70% 了;
- 假黄金呢,要么颜色特别浅,像掺了水的黄颜料;要么就黄得扎眼,有点像塑料玩具的那种亮,看着特假。
我之前在夜市见过有人卖 “金项链”,100 块钱一条,颜色黄得吓人,上手一摸还冰凉,不用想都知道是假的。所以啊,瞅颜色是第一步,虽然不能百分百确定,但至少能筛掉那些一眼假的货色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那镀金的咋办?颜色不也挺黄的吗?” 这就得结合其他方法了,咱接着往下看。
第二招:掂重量 —— 真金 “压手” 不是吹的
黄金这东西,密度比大多数金属都大,所以同样大小的物件儿,真黄金会比假的沉不少,这就是老话说的 “真金不怕火炼,还怕掂量?”
你可以试试这么做:
- 拿一个你确定是真金的小物件(比如家里老人给的金耳环),记住它的重量感;
- 再拿起要鉴定的黄金,用手颠一颠,对比一下。
要是感觉轻飘飘的,跟同体积的铁块、铜块差不多,那大概率有问题。我表姐之前买过一个 “金手链”,看着挺粗,结果上手一掂,跟她的银手链重量差不多,当时就觉得不对劲,后来去检测,果然是假的。
不过这里得说一句,有些假黄金会在里面掺铅,铅的密度也大,可能会让重量看着差不多。所以掂重量只能当辅助,不能单靠这一招。
第三招:用磁铁吸 —— 能被吸住的基本凉了
这个方法简单到不行,家里随便找个小磁铁就行(冰箱贴那种就成)。
你猜为啥用磁铁?因为纯金是不被磁铁吸引的。所以呢:
- 把磁铁慢慢靠近黄金,要是黄金一动不动,那还好;
- 要是被磁铁吸得跟着跑,或者有点 “黏” 磁铁,那里面肯定掺了铁、镍这些能被磁铁吸引的金属,百分百不是纯金。
我邻居家小孩就特喜欢玩这个,拿着磁铁去吸他妈妈的金镯子,吸不动就特开心,说 “妈妈的是真金!”。不过啊,这招也有例外,比如有些假黄金用的是铜,铜不被磁铁吸,这时候就得换别的招了。
第四招:听声音 —— 真金声音 “闷”,假金声音 “脆”
这个方法得轻点操作,别把黄金摔地上了。
你可以用绳子把黄金吊起来,或者用手指捏住一端,轻轻敲一下:
- 真黄金敲起来的声音是闷闷的,有点像 “噗噗” 声,不会有回音;
- 假黄金呢,声音就脆得多,“当当” 响,还可能有回音,听着就很 “硬”。
我之前帮朋友鉴定过一个金戒指,他说戴着总觉得不对劲,我让他敲了敲,声音那叫一个脆,跟小钢圈似的,后来去金店一验,果然是 18k 镀金的,里面是银。
不过新手刚开始可能听不出差别,多试几次,对比着听,慢慢就有感觉了。
第五招:看印记 —— 正规黄金都有 “身份证”
你仔细看看黄金物件儿内侧,一般都会有个小印记,这就相当于黄金的 “身份证”。
常见的印记有这些:
- “AU999” 或者 “足金 999”:表示含金量 99.9%,就是咱们说的千足金;
- “AU916”:含金量 91.6%,差不多是 22k;
- “AU750”:含金量 75%,就是 18k 金;
- 还有 “G” 开头的,比如 “G18k”,意思跟 AU750 差不多。
要是你拿的黄金啥印记没有,或者印记模糊不清,甚至印着 “K 金” 却没写具体数字,那可得多留个心眼。我见过有人买的 “金吊坠”,印记是 “足金”,结果检测出来含金量才 80%,这就是典型的虚标。
当然了,印记也能造假,所以这招也得跟其他方法搭配着用。
第六招:用牙咬 —— 真金会 “留痕”,但别乱试
老电影里总有人拿金条用牙咬,其实这还真有点道理。因为黄金质地软,纯度越高越软,用牙咬一下,会留下浅浅的牙印。
不过我得提醒一句,这招新手最好别随便用,尤其是贵重的黄金饰品。你想啊,咬个牙印上去,多影响美观?要是最后发现是真的,你说心疼不心疼?
我小时候就犯过这错,看到爷爷的金戒指,好奇用牙咬了一下,结果留下个印子,被爷爷好一顿说。所以啊,这招了解就行,非必要不用。
其实鉴定黄金就跟咱们平时买菜挑水果似的,多看看、多摸摸、多对比,慢慢就有经验了。我个人觉得,新手刚开始不用追求一下子学会所有方法,先把看颜色、掂重量、查印记这三招练熟了,就能避开不少坑。
要是你实在拿不准,也别不好意思,找个正规金店,让人家帮你看看,大多数店员都会乐意的。毕竟买黄金是大事,多花点心思总没错。记住了,那些看着特便宜、号称 “捡漏” 的黄金,十有八九有问题,别贪小便宜吃大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