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步:原料咋来的?
黄金原料主要有两个路子:
- 矿山开采的原生金,就像山东招远的金矿,挖出来的矿石里藏着黄金颗粒,不过含量通常很低,每吨矿石里可能就几克黄金。
- 回收的旧黄金,像断了的手链、变形的戒指,甚至是工厂的边角料,这些回炉后能重新利用。
你可能会问,回收的黄金会不会不纯?放心,只要提纯到位,和原生金没啥差别。我倒觉得回收黄金挺划算的,既环保又能降低成本,现在很多品牌都在推这项业务呢。
第二步:提纯是个技术活
刚到手的原料可不能直接用,里面混着银、铜甚至石头渣。提纯的时候,一般会用化学方法,把原料放进特制溶液里,杂质会被溶解掉,剩下的就是高纯度黄金了。
这里有个关键数:提纯后黄金纯度能到 99.9% 以上,也就是咱们说的千足金。要是纯度不够会咋样?戴久了可能会发黑,还容易断。不过具体用哪种溶液效果最好,不同工厂的配方可能不一样,这得看师傅的经验了。
第三步:设计款式得接地气
提纯后的黄金是一块沉甸甸的金块,得先设计成好看的样子。设计师会画图纸,小到吊坠的花纹,大到手镯的弧度,都得标清楚。
你别以为设计就是随便画画,还得考虑能不能做出来。比如有的花纹太复杂,倒模的时候容易出气泡,最后就成了残次品。我见过一款镂空牡丹手镯,光设计图就改了 5 遍,就是为了保证花纹清晰又不容易断。
第四步:熔金得控制好温度
设计定稿后,就把金块放进熔炉里烧。黄金熔点是 1064℃,温度不够化不了,太高了又会浪费。现在工厂都用电子熔炉,温度能精确到 ±1℃,比以前老师傅凭经验烧靠谱多了。
熔金的时候得盯着,万一有杂质没清干净,熔化后会飘在表面,得及时捞出来。有次我去参观工厂,就见师傅用长柄勺撇掉一层黑渣,他说这一步能减少后续的麻烦。
第五步:倒模决定基本形状
熔化的黄金水要倒进模具里,冷却后就有了首饰的大致模样,这就是倒模。模具一般是石膏做的,用完一次就碎了,所以每个款式都得单独做模具。
倒模速度得快,不然黄金在模具里凉得不均匀,表面会坑坑洼洼。我见过一个失败的戒指坯,边缘歪歪扭扭,师傅说只能回炉重熔,这一下就损失了好几百块的料。
第六步:执模是细活儿
倒模出来的东西还有毛边,得用锉刀一点点修,这就是执模。比如戒指的内圈,得磨得光溜溜的,不然戴起来硌手。
执模师傅的手艺特别重要,我认识一个老师傅,闭着眼睛都能摸出哪里不平。他说干这行得有耐心,一个吊坠可能要锉半个小时,急不得。
第七步:抛光让黄金亮起来
执模后的黄金还是哑光的,得用抛光机打磨。抛光轮上会抹上特殊的抛光膏,高速旋转时能把黄金表面磨得像镜子一样亮。
抛光也分粗细,有的追求镜面效果,有的喜欢带点磨砂感。我个人更喜欢半哑光的,觉得低调又有质感,戴久了也不容易显划痕。
第八步:镶嵌宝石要牢固
如果是带钻或者宝石的首饰,这一步就得镶嵌。师傅会用镊子夹着宝石,一点点固定在黄金底座上,力道大了会把宝石压碎,小了又容易掉。
常见的镶嵌方法有爪镶、包镶,爪镶显宝石大,包镶更结实。上次我朋友的钻戒掉了颗碎钻,就是因为爪镶的爪子松了,所以买镶嵌款的话,最好定期去检查一下。
第九步:检验合格才能出厂
最后一步是检验,用仪器测纯度,看看有没有达到标注的含金量,比如标 999 的,纯度就得够 99.9%。还要检查外观,有没有划痕、变形,宝石镶得牢不牢。
合格的首饰会打上印记,比如 “足金 999”、品牌 logo,这就像给黄金发了身份证。我买黄金的时候,都会先找这些印记,心里踏实。
其实啊,一块黄金变成首饰,就像咱们长大一样,得经过好多打磨。知道这些流程后,再看那些黄金首饰,是不是觉得更有分量了?反正我现在买黄金,除了看款式,还会多问问工艺,毕竟每一步都藏着师傅的心思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