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挖一吨铜不仅不花钱,还能倒赚?这矿是印钞机吧!” 看到中国黄金国际甲玛矿的财报,估计所有矿业同行都得揉揉眼睛——2025年一季度,甲玛矿的铜现金成本居然压到 -0.05美元/磅,相当于每挖一磅铜,副产品收益还能覆盖成本再倒贴5美分。这种“负成本”神话,到底怎么炼成的?
一、副产金属“薅羊毛”:铜成本归零的核心逻辑
甲玛矿根本不是传统铜矿,而是多金属“套利工厂”!它的矿石里除了铜,还打包藏着黄金、白银、铅、锌、钼,甚至比铜还值钱:
2025年Q1数据:铜销售收入只占甲玛矿总收入的48%,剩下52%全来自副产品!其中黄金卖了5985万美元,白银3434万美元,铅锌合计3228万美元。
成本抵销公式:
铜实际成本 = 开采成本 -(黄金+白银+铅锌的收益)
说白了,卖铜是保本,卖其他全是纯赚!
举个栗子:一季度甲玛矿挖了1.69万吨铜,成本约1.2亿美元。但同期副产品收入高达1.01亿美元,直接抵掉84%成本。再加上工艺优化省下的钱,最后倒贴出“负成本”。
二、技术狠活:回收率提升5%,等于白捡一座矿
成本归零不靠玄学,全靠金属“榨汁机”式回收:
砸钱搞研发:2025年单季投入330万美元升级选矿工艺,把铜回收率从71%提到83%,白银从58%提到67%。
尾矿里淘金:连矿渣都二次处理,多回收5%-8%的金属。比如一季度多提了131万盎司白银,按市价多赚3000万美元。
对比同行扎心了:国内铜矿平均回收率约80%,甲玛矿83%看似只高3%,但按年产6万吨铜算,多收的3%相当于白捡1800吨铜,价值1.4亿美元!
三、资源整合:高品位矿+规模化,成本越摊越薄
1. 专挖富矿带:
2024年下半年开始,甲玛矿集中开采南坑高品位矿区(铜品位0.7%),避开低品位角岩区(品位0.5%以下)。同样挖一吨矿,富矿区出铜量多40%。
2. 满负荷运转:
选厂日处理量从2023年停产时的0,飙到2025年的3.4万吨/天。产能利用率100%时,单位成本直降30%。
3. 井下矿替代露天:
2025年启动井下高品位矿脉(铜品位0.8%),比露天矿高近一倍。井下运输成本虽高,但品位提升直接抵消。
四、隐形成本:折扣率40%,利润被“吃掉”一大块
别被负成本迷惑!甲玛矿有个致命软肋——销售折扣率畸高:
2025年Q1,铜市场均价9426美元/吨,但甲玛矿实际售价仅5612美元/吨,折扣率40%!
原因很扎心:精矿含多种金属(金、银、铅锌),冶炼厂要扣巨额加工费。说白了,资源越丰富,被薅得越狠。
对比长山壕金矿更惨:长山壕金纯度低,每盎司黄金售价还得打折10%-15%,而甲玛副产金却能按市价2886美元/盎司卖。
五、个人观点:负成本能撑多久?盯紧这三件事
作为一个研究矿业十年的观察者,我认为甲玛矿的“降本神话”本质是资源天赋+技术优化的阶段性成果,但想持续得闯三关:
1. 富矿寿命关:
南坑高品位矿区预计2029年枯竭,之后靠低品位角岩(品位0.55%)。若回收率不继续提升,成本可能翻倍到3.8美元/磅。
2. 尾矿库进度关:
三期尾矿库建设(2027年投产)是产能上限破局关键。若延期,日处理量卡在3.4万吨,规模效应直接锁死。
3. 勘探增储关:
2025年砸7560万人民币在采矿证外围勘探,是历年最高!八一牧场、则古朗北区若探明高品位资源,成本归零可延续10年;若扑空,股价分分钟打回原形。
给小白投资者的建议:
短期看铜价:只要铜价稳在8800美元/吨以上,负成本模式依然暴利;
长期盯季报:重点翻“勘探进展”和“尾矿库建设”栏目——没新增储量就得警惕!
矿山和赌石其实一样:表面赌谁镐头硬,本质赌谁眼光毒。